時間釀造經典,文化傳承匠心。10月29日,“千秋瑯琊 盛世開排”第八屆瑯琊臺酒開排文化節如約而至。秋風吹過這片土地,帶來了糧谷的豐收,也帶來了美酒的慶典。

從首屆啟幕到第八屆盛典,瑯琊臺酒開排文化節不僅是一場節慶,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匠心堅守。在這個追逐“快”的時代,瑯琊臺酒選擇與時光對話,恪守古法,歷經180天的靜候沉淀,將一壇壇年度佳釀奉獻于世。這背后,是對傳統的敬畏,更是對品質不變的執著。
開排之源:順應天時的古法傳承
什么是“開排”?這或許是很多人初次聽聞開排文化節時的疑問。
所謂“排”,是指每個釀酒班組將負責的全部窖池從第一個到最后一個進行投料、蒸酒等工藝環節的這段時間為一個生產周期,也叫“一排”。生產完一排后,再從第1個窖池開始蒸酒,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循環。


位于黃海之濱的瑯琊臺酒釀造基地,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濕熱,不適宜釀酒。智慧的釀酒師傅們遵循古法,將酒醅“密封”于窖池,靜待入秋。這段為期兩個多月的等待,謂之“壓排”。
有“壓”便有“開”。白露過后,暑氣漸消,窖池重啟,蒸酒啟封,這便是“開排”,所得之酒即為“開排酒”。開排酒是順應天時、天地共釀,對世人最美好的饋贈。
文化之魂:非遺技藝的生動呈現
白酒,中國之國粹,被列為“歷史經典產業”。瑯琊臺釀酒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老字號”的榮耀。
值得一提的是,瑯琊臺,這片蘊藏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土地,見證了秦始皇三度東巡、徐福東渡的壯舉,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釀酒文化。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三登瑯琊,“大樂之,留三月”,當地釀酒技藝由此得以興盛發展。


瑯琊臺酒的文化根基,深深植根于這片神奇的土地。這里不僅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更是中華酒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瑯琊釀酒技藝代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工藝體系和文化內涵。
瑯琊臺酒開排文化節的舉辦,正是對這一深厚歷史文化資源的生動活化。每一屆文化節都是一次與歷史的對話,一次對傳統的致敬,讓古老的釀酒技藝在現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堅守之本:對品質的匠心執著
八屆開排文化節,時光流轉,形式更迭,不變的是瑯琊臺對品質的堅守。

這份堅守,體現在優秀傳統的敬畏。在“快”成為主流的今天,瑯琊臺選擇以“慢”制勝,用時間雕琢每一滴酒的品質。在今年的第八屆開排文化節上,瑯琊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宗喜強調:“八載開排,八載同行。開排文化節的品牌內涵從一杯美酒到一個IP,從白酒到合成生物制造、海洋生物科技的多元生態,產業發展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合作共贏的基石愈發堅實。今天瑯琊臺集團以“打造世界一流有品質、有溫度、可信賴的價值貢獻者”為愿景,秉持‘三個真誠’,追求卓越品質服務,為人民健康美好生活貢獻更多實實在在的價值。”

這份堅守,也源于獨特的產區稟賦。瑯琊臺酒釀造基地坐擁山、島、灘、灣相擁的自然生態,四季分明、溫暖濕潤的海洋氣候,孕育了獨特的海派白酒釀造菌群,鑄就了綠色生態的釀酒環境。
創新之路:承古開今的科技賦能
堅守傳統,不等于故步自封。八屆開排文化節,清晰勾勒出瑯琊臺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足跡。
近年來,瑯琊臺集團在傳承古瑯琊釀酒工藝的同時,深入開展白酒釀造菌群、酒體風味解析等多項前沿研究,創新將海洋菌株應用于釀酒,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以扎實科研為品質保駕護航。
2022年,瑯琊臺酒鑒定成果首次系統解析海派白酒風味成分,發現243種未被報道成分及140種香氣活性物質,其中29種首次鑒定為白酒中的香氣活性成分,奠定了中國海派白酒的風格基石。2024年,中國工程院孫寶國院士領銜業內專家召開“中國海派白酒特有技術專家座談會”,進一步深化了對海派釀酒工藝的共識。
初心之恒:從美酒到到美好生活的追求
回望八屆開排文化節,形式在變,初心未改。
瑯琊臺酒開排文化節,既是釀酒新周期的開始,也是慶祝美酒出窖的慶典,更是匠心與品質的凝聚。八屆文化節,見證了瑯琊臺集團從單一酒企向“健康美麗產業體系”的華麗轉型,也見證了傳統釀造技藝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自1958年創立以來,瑯琊臺集團始終秉持“為全社會和廣大消費者創造健康美好新生活”的使命,緊扣“海洋強國”“健康中國”戰略,依托微生物發酵技術核心,構建起酒水、海洋生物科技、合成生物制造三足鼎立的產業格局,產品涵蓋白酒、精釀啤酒、果酒果醋、海洋微藻、海洋活性肽、功能糖、衣康酸等,榮獲“中國工業大獎”“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等殊榮。“感恩、責任、誠信、奉獻”的核心價值觀,深植于每位瑯琊人心中,指引著集團朝著“打造世界一流的,有品質、有溫度、可信賴的價值貢獻者”的愿景穩步前行。

千秋瑯琊,盛世開排。讓我們舉杯共飲,感受這份傳統的堅守、文化的傳承、創新的活力、品質的匠心。愿這縷穿越千年的酒香,在新時代飄得更遠,香得更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