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總產值創新高 新產業成“頭羊”
????我市千億級產業鏈已達6條海洋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突破20%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命脈,是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二五”以來,世界經濟持續走緩、國家宏觀調控加緊,面對諸多風險和挑戰,全市積極作為、穩中求進,不斷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工業總量持續擴大,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步入了轉型升級發展的快車道。記者從市統計局了解到,2014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創下16761億元的歷史新高,工業效益顯著提高,產業結構趨于優化。(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李沛)
????1
????變化在身邊 數字
????全市工業總產值
????2014年創歷史新高達16761億元,是2010年的1.3倍。增速2010年達12.3%,至2014年調整至9.4%。
????55個工業集聚區
????“十二五”時期,全市重點規劃55個工業產業集聚區。2014年,55個工業集聚區共有規上工業企業1965家,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42.69%;從業人員53萬人,占全市規上工業從業人員的50.4%。
????6條千億級產業鏈
????2014年,家電、石化、機械裝備、食品、服裝、電子信息六條產業鏈產值保持千億級發展水平。
????海洋經濟新跨越
????2014年,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751.1億元,同比增長13.1%,“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7.7%,占GDP比重突破20%。
????高新技術產業比重
????2014年全市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6619億元,在全省十七地市中排名第一。全市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0.7%,發展龍頭地位突顯。
????2
????變化在身邊 亮點
????穩增 工業總產值創新高
????“十二五”時期,全市規模以上(下稱“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保持穩定增長,為青島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2013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6000億元大關,2014年再創歷史新高達16761億元,是2010年的1.3倍,年平均增量1328億元。2014年,全市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664億元,是2010年的1.5倍,年平均增量302億元。從增速看,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逐漸理性回調,由2010年的21.8%,調整至2014年的9.6%,年平均增幅為15.4%;工業增加值增速走勢同總產值增速一致,均趨于回調狀態,由2010年的12.3%,調整為2014年的9.4%,年平均增幅為11.3%。
????“十二五”時期,全市在壯大工業經濟總量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2014年,全市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143.9億元、利潤835.5億元、利稅1564.8億元,分別為2010年的1.5倍、1.4倍和1.4倍,年平均增幅分別為14.8%、16.7%和16.4%。全市的綜合效益指數、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負向指標)、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效益指標分別為330.1、128.2、57.6和337836.3(元/人)比2010年增長60.2、6.7、-1.3和111845(元/人)。從歷年工業效益數據看,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穩中向好,質量不斷提升。
????結構 高新產業地位加強
????2014年,我市輕重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6.6%和11.3%,重工業增速比輕工業快4.7個百分點,輕重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0.9:59.1,說明當前我市正處于轉型升級的后工業化時期。
????從主導行業變化看,傳統、高耗能行業主導地位在減弱,新興、高端制造行業主導地位在加強。 2010年的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主導行業已退出,隨之取代的是汽車制造和橡膠塑料制品等先進制造業。 2014年的10大主導行業的位次及占比也在發生著積極變化,居前六位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農副食品加工、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制造、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運輸設備制造業和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占比分別為10.7%、8.0%、7.6%、7.0%、6.3%和5.7%。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由2010年的第五位 (6.4%),降為2014年第八位(5.3%)。
????規模 六條千億級產業鏈
????2013年8月,我市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青島市工業十條千億級產業鏈的實施意見》,加強技術改造,優化產業布局,努力提高千億級產業鏈及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
????2014年,全市2994家千億級產業鏈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2621.5億元,同比增長10.2%,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5.3%;實現出口交貨值1579.6億元,增長10.4%。家電(1701.8億元)、石化(1753.4億元)、機械裝備(2888.1億元)、食品(1856.3億元)、服裝(1303.4億元)、電子信息 (約1560億元<含軟件>)六條產業鏈產值保持千億級發展水平,為全市經濟穩增長、調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地 55家百億級集聚區
????“十二五”時期,全市工業產業集聚區突出“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產業集聚”的要求,繼續加大項目推進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規劃的55個工業產業集聚區運行平穩,工業產業集聚度(工業集聚區產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實現較快增長,百億級集聚區持續擴容,三級示范基地引導作用凸顯,產業鏈式集聚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2014年,全市55個工業集聚區共有規上工業企業1965家,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42.69%;完成工業總產值9099億元,同比增長8.97%,工業產業集聚度提高到54.3%,比上年度提高了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48.9億元,增長1.53%;完成工業出口交貨值1181億元,增長14.2%,高于全市工業出口交貨值增幅4.58個百分點;從業人員53萬人,占全市規上工業從業人員的50.4%。
????轉型 高新技術占比四成
????“十二五”時期,全市不斷優化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增強工業競爭力,高新技術產業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由于2013年調整高新技術統計口徑,從總量看,2014年全市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6619億元,在全省十七地市中排名第一。與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凈增790億元,均高于全省十七地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凈增量,名列榜首。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幅為1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從占比看,全市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0.7%,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0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省的14.9%,比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居全省十七地市首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龍頭地位突顯。 “十二五”時期,全市抓住經濟步入增速換擋、經濟轉型的戰略機遇期,加快項目推進建設和竣工投產,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從完成產值看,2014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3217.3億元,同比增長20.0%。
????從重點行業看,高端裝備制造業彰顯“速度高、總量大、向上拉動力強”三大特征。該行業共有規上企業198戶,完成產值1151.1億元,占規上工業戰新產業總產值比重38.1%,同比增長22.6%。新一代信息產業研發生產成效顯著,完成產值944.2億元,占規上戰新產業比重為31.3%,同比增長16.0%。新材料產業完成產值557.7億元,占規上工業戰新產業比重為22.3%,同比增長18.5%。
????特色 海洋經濟實現跨越
????“十二五”時期,全市堅持藍色引領、陸海統籌、重點突破,加快建設全國藍色經濟領軍城市,全市海洋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對全市經濟的引領作用日益明顯。按照新口徑統計,2014年,青島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751.1億元,同比增長13.1%,較2010年年均增長17.7%,年均增加209.5億元。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突破20%,達到20.2%,較2010年提高4.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產業強度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并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
????作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生力軍,自2011年以來海洋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均保持在30%左右,2014年全年為29.5%,拉動GDP增長2.5個百分點。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材料、海水利用、海洋科研教育和海洋金融服務業等為主的新興海洋產業增加值突破200億元,達到200.6億元,同比增長18.9%,增速較全市海洋經濟快5.8個百分點;占海洋經濟比重達到11.5%,較2010年提高1.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