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城秋海參上市約5000噸
據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辦公室張永舉處長介紹,目前,我市海參養殖面積達到6.7萬畝,海參年產量1.2萬噸,年產值20個億,海參產量占山東省的三分之一,全國的五分之一。“每年青島市海參分春秋兩季上市,保守估計今年秋海參能上市5000噸左右。”張永舉告訴記者,由于沒有了南方海參集中上市的沖擊,我市海參的價格目前已經基本回調到了下落前的價格。
干海參成本價就得3500元
“受夏季雨水的影響,礁石區養的海參也有明顯的減產,雨水多的話沖到養殖池里,再遇上海水的小潮,無法給養殖池換新鮮的海水,就容易將海參悶死,另外海邊常會遇到臺風天氣,臨近海邊的養殖池會被破壞,造成海參隨潮水沖走,這都是養殖戶的風險。”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政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底播散養是養殖戶包一片海,將海參苗撒到海底,剩下的就不用管了,等三年后海參成熟,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雨水、臺風等自然災害,還減少了日常的管理成本,養殖戶通常雇專業的潛水員下海撈海參。
“潛水員撈海參每斤給1元,一個潛水員最多一天的時候能撈上來1000斤,不過就會累得兩眼昏花。”海參養殖大戶尹寶昌告訴記者,等大量捕撈的季節,潛水員平均每天掙600元,一個月下來就是18000元。“收入雖高,但他們的風險也大,畢竟是在海下10米的地方干活,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出現意外,也會留下各種職業癥,例如關節炎等。”尹寶昌說,“猛子”一般從4月底開始忙,隨著不同海區撈海參的時間不同,也會到處“趕場子”。
對于市場上出現的 “大棚參”,即墨市海參養殖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鮮海參的收獲季,還是以養殖海區及養殖池里的散養海參居多。“大棚參”受養殖面積限制不可能成為市場的主體,也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只能是每年夏季,其他海區及養殖池內的海參都因為海水水溫夏眠了,“大棚參”可以通過人工調節水溫讓海參繼續生長,作為市場上的一種補充。“市場上出現一些價格特別低的干海參,有的每斤才一兩千元,甚至更低。其實,用銷售價格,倒推一下鮮、干海參的出參率,撇去人工不算,一斤干海參的售價是無論如何不可能這么低的,除非加了其他壓秤的東西。”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35斤鮮海參才能加工成一斤干海參,一斤干海參的成本價至少要3500元。(記者 劉海龍 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