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島育出港澳石斑魚 ????“石斑魚都是從南方運來的吧,咱青島這水溫可活不了。”在很多島城市民的印象中,青島不產石斑魚一直被作為一種常識。昨天記者從黃海水產研究所獲悉,由于成功破解了“恒溫”難題,被港澳美食家尊為“四大名魚”之一的石斑魚已在青島“安家落戶”,首批萬條“本地”石斑魚,“五一”前后將陸續“游”上市民餐桌。 ????探訪1 ????養殖水溫差不超過0.5℃ 昨日,走進膠南 作為一種暖水性海產魚,石斑魚最適宜的生長水溫是22℃到28℃,而青島的海水溫度范圍則為4℃到26℃,如此“嬌貴”的生長水溫,讓它很難在北方落戶。 “我們用的是水源熱泵,在15℃到26℃之間,我們想恒定在哪一個溫度上都能做到精確控制,溫差不超過0.5℃。 ”張和森告訴記者,養殖池里的海水溫度會模擬自然條件下的水溫變化,滿足不同生長期的青石斑的生長需要。 探訪2 萬條魚僅用一人照看 在養殖車間內部控制室的墻上,記者見到了5個顯示屏,上面顯示的數字不斷變動。現場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依靠這套循環水在線檢測和控制系統,150立方養殖水體的水溫、酸堿度、溶氧量、殺菌消毒等都可以實現自動化控制,整個養殖車間里的萬條青石斑,平時只需一個工作人員照看。 “系統會對水體的各種水質指標進行在線檢測,工作人員每天只需要投喂餌料和巡查設備。 ”從2010年夏天,通用水產公司成功培育了石斑魚苗,除了留下的這1萬條,都供給了外省養殖企業,在這套系統的“精心看護”下,這些石斑魚已經長到了1斤2兩到2斤的大塊頭。 揭秘 “循環水”實現“南魚北養” 在家門口也能吃到石斑魚,市民一飽口福得益于循環水系統。記者了解到,循環水養殖不僅能夠“南魚北養”,更有望實現海水魚內地養殖。“循環水最大的意義就在于環保可控制,同時還能解決海水養殖的地域限制。 ”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水魚養殖與設施漁業研究室主任關長濤告訴記者,過去工廠化養殖多采用“溫室大棚+深井海水”模式,從深處抽取海水不斷換水來養殖水產品,但隨著地下水資源的匱乏和沿海養殖面積的壓縮,這種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明顯。 “循環水系統對海水進行循環利用,每日的換水率不超過10%,更主要是可以實現水質控制,內陸地區也可以養殖海水魚。 ”關長濤告訴記者,在雷霽霖院士的帶領下,現在眾多的水產專家正致力于把循環水養殖推廣開來,而像張和森的養殖公司正是利用了這樣的模式。現在南方一些內陸地區,黃海水產研究所已經幫助建立起鲆鰈類養殖工廠,成功改寫了內地養不了海水魚的歷史。 ” 新聞延伸 出廠價一斤50元 據介紹,首批青島長大的青石斑近日將陸續出池上市,出廠價確定為50元一斤。未來兩年內,他將把青石斑的養殖數量擴大到5萬條,讓更多市民嘗鮮。 青島南山水產品市場一家魚行的老板張耐功告訴記者,目前南山青石斑的市場價為75元一斤。青島地區只有南山水產市場上有五六家搞石斑魚批發。 新聞內存 港澳推為四大名魚 石斑魚,屬鱸形目,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石斑魚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佳肴。(記者 王曉雨) |
上一篇:投億元西海岸最大浴場7月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