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此后,一系列扶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從各地出臺。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也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實體經濟及其與虛擬經濟的這場博弈。 ????虛擬經濟過度膨脹 ????連續10年增長率都在5%以上的企業有多少?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志國接受記者采訪時,首先將這個問題拋了出來。 ????答案令人驚訝!金志國告訴記者,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研究結果,全球市值1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中,只有10家做到了這一點,而中國僅占一家。相比于虛擬經濟動輒100%乃至更高的利潤增長率,5%顯然微不足道。“實體經濟利潤‘像刀片一樣薄’,銀行賺得多到‘不好意思說’。利潤率的巨大差別,使得很多企業家和資本眼中,虛擬經濟就是天使,實體經濟則成了燙手山芋。”金志國說。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常德傳說,虛擬經濟的產生本來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實體經濟是整個經濟的基礎,是社會財富積累的根本,是虛擬經濟之源泉。“民間金融泛濫、虛擬經濟膨脹,如不加以有效遏制,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毒瘤’。”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看來,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給整個經濟運行帶來的損害顯而易見:一是大量資源被吸引到非生產領域,造成資源浪費;二是對房地產、能源原材料等的大量投資導致其價格大幅上漲,提高了生產成本,加大了經濟運行風險;三是容易形成資產泡沫,威脅金融穩定;四是挫傷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實業致富有多難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古貝春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曉峰坦言,資本“脫實向虛”的根源是國內市場自身的問題,產業結構趨同、布局不合理,產品缺乏科技含量和競爭力,導致了實業致富越來越難。 ????“當前我國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的生存狀態已經到了十分險峻的境地。”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用工荒和成本高的嚴重生存困境,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辦實業難,融資成本飆升是突出原因。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豐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榮杰說,該集團下屬一家食品企業去年銷售10多億元,利潤1000多萬,遠低于上年的2000多萬,重要原因就是銀行貸款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又上浮了30%。 ????辜勝阻說,當前,利率、匯率、稅率、費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讓金“三金”,原材料進價和資源環境代價“兩價”,九種因素疊加推動企業成本直線上升。實體經濟面臨高成本和高稅費兩頭擠壓,一些實體企業在“副業”投入收益高、資金回流快的誘導下,逐步放棄了對主營業務的堅守。大量資本從實體經濟中轉移,一些企業甚至把制造業作為融資平臺,套取資金在資本市場逐利。 ????辜勝阻分析,雖然政府先后出臺了“非公36條”和“新36條”等政策,但民間資本仍然難以進入金融行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等領域。而處在上游地位的能源、電力、交通等壟斷國企,一方面運營效率較低,不斷將成本費用轉移到下游民企身上,另一方面利用資金、政策優勢,沿產業鏈垂直擴張,在競爭性領域擠壓著民企的生存空間。 ????“民間過剩資金難覓出路,只能投向虛擬經濟或資產價格的炒作。”楊子強說。 ????如何避免“脫實向虛” ????在如此背景下,企業對實體經濟的堅守,就顯得彌足珍貴。金志國說,能夠成為國內唯一一個連續10年利潤年增長5%的10億美元俱樂部成員,青島啤酒靠的就是持續專注主業。“專注、堅持,正是實體經濟最可貴的品質。” ????金志國說,企業應鍛造“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和“定力的智慧”,一方面要有專業化的經營理念,另一方面要實現運營層面的專業化,引領行業變革方向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企業供應鏈運營能力。正是基于此,過去10多年,青啤的銷量由2000年的184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715萬噸,凈利潤從2000年的1.6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5.2億元。 ????“政府的政策導向,就是企業的發展引領。”常德傳認為,提升實體經濟的吸引力,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先強化實體經濟的競爭力。要以減稅為中心,增加實體企業的利潤空間。尤其是對中小企業,應當“少取多予”、“放水養魚”,構建扶持民間投資的財稅支持體系。 ????辜勝阻認為,應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寬實體企業的發展空間。同時,放開壟斷,營造民企與國企間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環境,健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減少中小企業升級阻力。同時,要采取措施,改變一些經濟體或地方靠壟斷“錢流”、“物流”、“能源流”等上游產業獲取超額利潤或回報,而大量民營中小企業在下游產業苦苦掙扎的“兩極分化”現象。 ????辜勝阻建議,放寬民間資本設立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使民間金融從“地下”野蠻成長轉向“地上”理性發展,實現實體經濟與金融體制的良性互動,讓金融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位。 ????“一定要吸取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否則就要犯歷史性錯誤。”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說。 ????“除了政策和環境,還要靠企業自身。”周曉峰說,現實的路徑,一是提升附加值,向科技提升,向文化提升。二是拉長產業鏈,向市場深層拉長,向曲線兩端拉長。他告訴記者,近年來,古貝春通過合作創新實現工藝升級,成為我國唯一一家能同時生產3種香型白酒的企業,目前白酒主業的產值已經突破50億元。 ????“在新經濟形勢下,龜兔賽跑的故事可以給人很多啟迪,假如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展開一場PK,相信結果會類似龜兔賽跑,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穩定而堅持的實體經濟。”金志國如是斷言。 ????(本報北京3月3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