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戎人又稱西戎,是先秦時期廣泛分布于中國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有著廣泛的接觸。圖為銅鼎。 陜西考古研究院 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田進) 記者23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該省黃陵縣境內寨頭河村的90座戰國墓葬、3座方坑已清理完畢,出土隨葬品有陶、銅、鐵、骨、玉、石、料器等多種,數量逾千件。 寨頭河墓地位于洛河支流葫蘆河北岸一處舌形坡地上,墓葬均為豎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邵晶介紹,此次出土的陶器大致分為“甘青”和“中原”兩個系統,“甘青”系統指帶有分布于甘肅、青海一帶的戎狄特征的陶器,主要有大口罐和鏟足鬲兩類,與“寺洼文化”陶器有許多相似之處;“中原”系統則為中原式陶器,主要有豆、罐。通過對比分析,并參考墓地出土的戰國時期魏國“梁半釿”、“陰晉半釿”等錢文和相關文獻記載以及金屬器、動物及人骨鑒定和研究的結果,考古人員初步確定這批墓葬屬于戰國中晚期的魏國,族屬推測為戎人。 戎人又稱西戎,是先秦時期廣泛分布于中國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有著廣泛的接觸。 邵晶表示,陜北地區戎人墓地的發現,填補了內蒙古西南部榆林地區、甘肅隴東地區這兩大文化區與陜西關中地區商周考古研究之間的空白。同時,也為研究“寺洼文化”提供了考古學新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