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時間2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全球移動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上,法國電信商SA、沃達豐和意大利電信商Telecom Italia SpA等諸多電信商,正努力向投資者證明,它們是最大的冤大頭:自己掏錢建設和維護移動網絡滿足移動設備龐大的數據需求,卻讓蘋果和谷歌等技術公司搭便車,大賺其錢,而自己的財務狀況卻像公用事業單位一樣窘迫。它們想讓蘋果和谷歌等技術公司向它們支付一定的網絡使用費用。但是,分析師稱,電信商要打贏這場戰爭并不容易。 像公用事業單位一樣窘迫 蘋果和谷歌在手機行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法國電信商SA和西班牙電信商Telefonica SA卻在悲嘆它們像公用事業單位一樣窘迫的財務狀況。法國電信商SA的首席執行官史蒂芬理查德(Stephane Richard)稱,歐洲五大電信商總共創造了大約100萬個工作,擁有12億個用戶,營收為3000億歐元(約合4080億美元),年投資額為500億歐元。 “這是歐洲五大電信商加在一起創造的經濟總量。”他說,“但是,它們的市值之和仍然小于蘋果的市值。” 電信商的股價也不如人意。在過去一年中,蘋果股價的增長率高達84%。而德國電信商Deutsche Telekom的股價只增長了5.3%,西班牙電信商的股價也只上漲了8.3%,法國電信商的股價甚至下跌了1.6%。 彭博稱,投資者認為歐洲電信商的股價水平與歐洲公用事業單位的股價大致相當。歐洲電信服務指數(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Index)和歐洲公用事業指數(European Utilities Index)的股息率均為5.81%。 “很不幸的是,電信商并沒有被投資者看做是增長股。”德國基金管理公司Aramea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波利斯伯曼(Boris Boehm)說。 從電信商的營收增長數據也能看出,投資者為何都對電信商避之唯恐不及。2010年上半年,蘋果的銷售額增長了39%,谷歌增長了23%;而沃達豐的營收僅增長了1.8%,法國電信商的營收甚至下降了1.2%。 要求蘋果谷歌補償 市場研究公司IDC稱,歐洲移動數據連接數量將以15%的平均速度逐年增長,到2014年將達到2.7億。在剛剛召開的全球移動大會上,電信商演講的要點就是從這個日益增長的市場中創造更多的營收。 法國電信商的理查德與意大利電信商Telecom Italia SpA和西班牙電信商Telefonica的同仁們一起呼吁建立一種補償機制,讓那些產生較大流量的公司向電信商支付一定的補償金。他們認為,電信商承擔了移動寬帶網絡建設和維護的費用,卻讓這些公司搭了便車。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稱,在去年,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智能手機的銷售額占全部智能手機銷售額的53.3%。咨詢公司Booz & Co. estimates估計,到2014年,移動游戲、娛樂和辦公軟件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美元。而電信商目前尚未從中獲得一分錢的營收。 “電信商無法忍受內容供應商通過它們的網絡傳播內容,而不給予任何回報。”美國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 Plc)歐洲傳播業務負責人斯圖爾特奧爾(Stuart Orr)說,“然而,由于電信商對這些內容沒有版權,它們也沒有權利要求內容供應商與它們分賬。它們的矛盾估計很難解決。” 這個難題的解決之道,可能離不開政府的干預。2010年12月,法國工業部長埃里克貝松 (Eric Besson)稱,他將會努力確保“占用大部分網絡資源的服務商參與建設和維護這些網絡。”這總算讓電信商看到了一線曙光。英國文化部長艾德瓦伊澤伊(Ed Vaizey)也表示,他支持電信商向內容供應商收取網絡使用費的要求。 此外,由于蘋果和谷歌將觸角延伸到了電信行業,電信商和技術公司的矛盾正在逐漸加深。蘋果正在測試一款軟件,該軟件可讓移動用戶自由更換電信商,大大降低了用戶更換電信商的難度。 “像蘋果這樣的技術公司若想開發應用程序去掉它們和消費者之間的中間商,電信商就會束手無策。”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的電信銷售專家薩伊德巴拉達(Saeed Baradar)說。他補充說,由于蘋果已開始通過多個美國電信商銷售iPhone,它引入這種技術的時機可能已經成熟。 推出自己的移動服務 電信商一面要求像蘋果和谷歌這樣的技術公司拿出它們的一部分營收,用于支付網絡使用費用,一面推出了從移動支付到移動健康(mobile health)之類的服務。以移動支付服務為例,電信商目前正在努力自主開發移動支付的技術標準。谷歌和蘋果也將在新一代智能手機上推出移動支付服務。 對電信商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這種近場支付技術(near-field payment)更多地參與到數字經濟中去。這種技術能讓用戶通過手機支付進行零售交易或搭乘地鐵。 大型電信商擁有用戶的詳細信息,而且它們已經證明能夠以令人放心的方式使用它們,倫敦經濟學院管理系的研究員帕特里克卡伯格(Patrik Karrberg)說。“有關隱私問題的立法機構是國家級的,電信商很適合與這些國家立法機構進行合作。”他說,“這是一個機會。” |
上一篇:攜程公布機票營收數據回擊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