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濰坊市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1月23日正式印發。該規劃范圍為山東省濰坊市所轄海域及陸域全部,陸域面積1.61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400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11年至2020年,“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作為規劃的重點。規劃全面分析了濰坊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戰略優勢、發展基礎和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濰坊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等,規劃的出爐為濰坊市藍色經濟區建設指明了方向。 ????發展條件 ????濰坊條件得天獨厚 ????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濰坊市條件得天獨厚。《規劃》指出,濰坊市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主體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主體區連接內陸聯動區的樞紐,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主要優勢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區位優勢明顯。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中部,渤海萊州灣南畔,是東部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東臨青煙威經濟較發達地區,西接濟南都市圈,南與魯南經濟帶相連,北靠京津冀都市圈和環渤海經濟圈,承東啟西、聯通南北。 ????土地資源豐富。濰坊市北部沿海地區土地后備資源得天獨厚,咸淡水分界線以北面積達2657平方公里,其中鹽田和荒地903平方公里。另有近1400平方公里的淺海和447平方公里的灘涂。隨著沿海防潮堤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土地后備資源還將逐步增加。 ????海洋生物、能礦資源富集。濰坊市近海海洋生物種類繁多,魚、蝦、蟹、貝、藻等資源豐富,是全國著名的“貝類之鄉”,海洋漁業產量多年來位居全省前列。海洋礦產資源富集,已發現礦產資源58種,12種儲量居全省首位。其中,地下鹵水靜儲量60億立方米,居全國首位;探明發現5個含油氣區,儲量達12億噸。境內有大中型水庫25座,其中全省最大的峽山水庫庫容量達14億立方米。地熱資源、海上風能開發潛力大,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儲量豐富。海洋資源種類較多,稟賦較高,開發潛力巨大,適宜發展現代漁業、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礦產、海洋化工、濱海旅游等產業。 ????海洋人文資源底蘊深厚。豐富的海洋人文資源,有利于發展海洋文化產業、促進經濟文化融合、提升發展軟實力。 ????基礎雄厚 ????為快速發展夯實基礎 ????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把北部沿海開發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采取強有力措施推進濱海新城建設,積極培育海洋優勢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濰坊市藍色經濟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北部沿海地區已累計投入1100億元,配套面積355平方公里。2010年,該區域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7.5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13億元,在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濱海新城建設全面啟動,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于2010年4月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濰坊市境內有青銀、濰萊、榮烏等多條高速公路和膠濟、膠新、大萊龍、益羊、青臨五條鐵路,公路通車里程達2.3萬公里,被列為國家公路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長深高速、濰日高速、德大鐵路、黃大鐵路、濰日鐵路、濰坊城際鐵路、朐沂鐵路正在規劃建設。濰坊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濰坊機場搬遷列入國家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隨著沿海防護堤、疏港公路、濰坊港萬噸級碼頭等一批重大項目投入使用,基礎設施的支撐條件進一步改善。 |
上一篇:藍色經濟引領海洋經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