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倫成英國“推特”用戶討論的“話題王”。
德國總理默克爾。
薩科齊自己從來沒有寫過微博。 趣聞 各國首腦之間互“粉” 以前各國領導們互相通話用專線電話,現在大家在微博里互加好友。網友們很樂于八卦哪位首腦和哪位首腦彼此成了好友。例如奧巴馬和梅德韋杰夫彼此是粉絲。此外,梅德韋杰夫的微博和奧巴馬的微博都關注了英國首相卡梅倫。這三位領導人就能直接進行秘密外交,就像奧巴馬最近開玩笑所說:“白宮的紅色電話(供各國領導人直接通話的電話)已經很長時間沒響過了。” 另外,羅塞夫當選巴西總統后,梅德韋杰夫和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都用微博給她發了祝賀的話。查韋斯在微博上把她加入了關注名單。政要們互加好友,不管現實中國家利益沖突如何,在網絡世界里卻是表現出了熱絡、開放的外交姿態。 運作 專業團隊負責更新 在各國政要的微博中,他們一般都采用自己的姓名,大都使用本國文字來發表。由于內容的更新上由于常涉及一些政策發布和政府信息,首腦微博往往有一個專業團隊來負責更新。 歐盟理事會主席范龍佩的推特主頁上就說明,這個微博是由媒體團隊來管理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也表示,他聘請了一個200人的專家團隊來幫他打理微博。查韋斯的微博更新得很頻繁,現在大概有100多萬“粉絲”,他說雇傭這么大規模的專家團隊,主要是用來收集網友的反饋信息。 功效 成內政外交“揚聲器” 有媒體認為,微博等“第四媒體”如同其他傳統媒體一樣,成為國際政要們包裝自己,宣揚黨派理念,國家外交政策和方針的揚聲器。還有分析認為,在國內,微博是大多數外國政要樹立他們自身形象,以及與民眾現實互動的最快捷徑。正因為有了微博,草根粉絲不再仰望首腦,而有機會向首腦發出自己的聲音。 在外交領域,微博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英國首相卡梅倫首次訪華,捧紅了“微博外交”,其獨到的效果也讓其他國家紛紛效仿。 英國政府也很重視網絡的內政外交功能。從2009年7月起,英國政府要求內閣大臣每天至少半小時發布一次微博。 (曉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