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秀蘭收到了街道送來的100元。記者 王偉健攝
南京獨居老人朱秀蘭 “補貼哪舍得花啊”
家住江蘇南京下關區新民路的84歲的朱秀蘭,獨自住在一間10多平方米的房屋里。屋內沒有開燈,光線極暗。床邊的小飯桌上,放著兩個碗,里面是一碗大白菜和幾根蘿卜干。
“現在菜價高啊,一大早我都不敢到菜市場買菜,只能等到快中午的時候,買些被挑剩下的菜。”她指著桌子上的菜說,“今天下雨,我沒出去買菜,就吃點昨天的剩菜。”至于晚飯,她指了指灶臺上的一把掛面說,“就下碗雞蛋面吧?!?/p>
“年初開始,菜價漲得厲害,連蔬菜都快吃不起了?!彼葎澲f,去年土豆8毛錢一斤,今年賣到了2.5元一斤;西紅柿去年也是8毛錢一斤,今年4、5月份甚至賣到3.5元一斤,現在雖然回落了一些,但是還要賣到1.5元一斤?!拔乙粋€人過,經常吃面疙瘩,或是西紅柿面條,一頓飯也就在3元左右?!敝煨闾m說,“有時一個禮拜也吃不上一頓肉?!?/p>
朱秀蘭的收入主要是女兒寄來的幾百元生活費。“多虧了社區經常給申請一些補助,鄰居給一些幫助,身上的衣服鞋子,大多是鄰居捐贈的。”
根據物價上漲與困難家庭臨時生活補貼聯動機制,南京市對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對象、城鄉低保邊緣困難家庭等預發了四季度臨時補貼。朱秀蘭屬于城鄉低保邊緣困難群體。
“前幾天,街道給了我100元補貼,說是改善一下我的伙食。”朱秀蘭從棉衣內的口袋里翻出那張100元,對記者說,“新年快到了,總要有點開銷,我哪舍得花啊。”(記者王偉健)
微博之言 選自人民日報社會版微博
雷滴森占特們:
發放補貼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只要這些補貼能及時地發放到真正困難的百姓手中,不管多少,都是對他們的最大安慰和鼓勵。但愿能盡快落實兌現。
初寶瑞:
一是民政部門一定要嚴格界定低保困難群眾的標準和范圍,防止其他靠找關系走后門“人情低保戶”的出現,最大限度地把補貼發放到群眾手中;二是可以把享受低保的困難群眾劃分不同等級:極度困難、一般困難和輕度困難,按比例給予幫助和發放補助。
我是立秋:
對困難群眾,除了物價發放補貼,是不是還可以減免日常生活所需的水電煤氣費用……
蝦醬君:
一時的補貼不能解決以后的問題,(國家應)早點建立月CPI浮動和補貼掛鉤的機制才是根本。此外,補貼的形式與其直接發錢,還不如錢加生活必需品的兌換券。
孫卿:
短期來看,只能發放補貼和控制必需品的物價;長遠來看要努力培訓基層人員,創造更公平合理的就業機會和提高底層工資收入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