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條路引發了網友的爭議。
????山西靈丘縣交通局局長杜春光接受采訪大呼冤枉,稱該路屬旅游開發規劃,祖墳剛好位于路旁引發誤解
????連日來,一則發表于天涯等論壇上,署名“hou9210”的“轉載”網帖引發熱切關注。該帖標題為“貧困縣交通局局長巨資為自家修建‘上墳路’”,帖子中爆料稱山西大同市靈丘縣修建了一條長約2000米的水泥路,路盡頭約四五十米處為該縣交通局局長家的祖墳,村民戲稱此路為“上墳路”。
????據本報記者查證,該帖的源頭最早是2009年10月12日,由網友“看后不準笑”掛在中國經濟文化網上,并稱原創首發。在該帖中,這條“上墳路”被稱“朝宗路”——“筆者在國家級貧困縣山西靈丘見到了這座現代版的‘朝宗路’,這是該縣交通局局長的杰作。”此后,該帖被不斷轉發,今年7月初被網友掛到了天涯論壇上。
????網帖文圖:
????杜家祖墳佇立新路盡頭
????“太冤枉了!靈丘這次的旅游規劃一共有6條路,通向以備旅游開發的6個寺廟,都是有批文的。我家的祖墳剛好在其中一個寺廟旁邊,就被有心人利用發帖引起誤解。”昨日,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交通局局長杜春光在接受本報記者連線采訪時大呼冤枉。他稱此事背后另有隱情,并稱修建此路完全是為了開發旅游景點,不存在牟取私利。
????據天涯上的網帖稱,“一條投資16萬余元的水泥路,卻給國家級貧困縣靈丘的交通局局長杜春光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自從公路建成后,當地群眾反映,交通局長利用自己的特權,為自家專門修建了一條長約2000米的水泥路,名曰‘上墳路’。”
????帖子中稱,“在靈丘縣城至原先的大同老路路段,距離靈丘縣城約20公里的公路右側一棵大樹下豎立著一塊黑色的石碑,石碑上面刻著‘靈源寺’三個大字。就在這塊石碑處,靈丘縣城至原先的大同老路右側有條水泥路面的岔道。站在石碑處向右眺望,一條寬約3米,蜿蜒的水泥路通向遠處。順著這條寬約3米的水泥路,走了約有2000米遠的時候,水泥路面戛然而止。水泥路面的斷頭處是一片長滿荒草的開闊地。”
????引發關注的是帖子中顯示,“繼續往前走,就是一片墳塋,其中一座墳墓前有塊立于2000年清明節時的石碑,靈丘縣交通局杜局長為立碑人之一。”正是由于靈丘縣交通局局長家的祖墳赫然佇立在路盡頭約四五十米處的小坡上,因此帖子中稱,“村民認為交通局局長利用私權,為自家‘祖墳’鋪路。”
????記者經過查證發現,該事件早在去年10月就被網友所關注。在2009年10月12日自稱原創首發的網帖中,發帖人把該路稱為“朝宗路”,把該路與在北京城郊區通往十三陵的要隘上一座“朝宗橋”對比,“那是明朝皇帝為給祖上上墳專門修建的,現早成了文物,北京市政府在橋上加了護欄予以保護”。
????網友質疑:
????寺廟沒香火還巨資修路
????帖子中稱,“據了解,2006年時,靈丘縣東河南鎮政府投入巨資建清泥澗移民新村,將附近4個自然村遷入。使這條耗資約數百萬的水泥路的‘朝宗路’就顯得格外滑稽了。用現在的網絡流行語來說叫‘這超牛的局長太不差錢了’。哈哈,遂敲鍵盤于09年10月12日矣。”
????此后,該事件被不斷轉發,在2009年10月18日發出的一個帖子中,稱“據了解,早在2006年時,靈丘縣東河南鎮黨委、政府,利用兩年時間,先后投入資金173萬元,建立了清泥澗移民新村,先后將段莊、靈源寺、堯峪、鹿溝4個自然村的114戶592人遷入新村。既然靈源寺村的居民已經進行了搬遷,為何還修有這條水泥路?”
????同時,帖子對當地官員稱該公路修建是為對寺廟進行旅游開發的說法進行了質疑。帖子中稱水泥路面兩邊沒有一戶人家,“只是在到此的途中、距離這片開闊地不到300米的地方,有幾間破舊的房屋、一座寺院,只是現在已經有點破爛,寺院的大門緊鎖,這里好久沒人來過了。”
????當事局長:
????按縣委縣政府要求進行
????據悉,該寺當地人稱靈源寺,帖子中稱“燒香拜佛的游客非常少,為這樣一座寺廟修盤山公路是否資源浪費?”網帖中貼出了關于這條公路的幾張照片。從圖片中看,該路盤山而上,附近確實沒有看到有建筑。
????昨日上午,本報記者就該網帖內容向山西省靈丘縣交通局詢問。當事人、該局局長杜春光立即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他在采訪中大呼冤枉,稱此事完全是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進行。但由于自家祖墳剛好在其中一條公路附近,他認為是當年“家族恩怨”導致有心人至今懷恨在心,刻意引起誤解。
????采訪后,他給本報記者發來了一份靈丘縣交通局的《靈丘修建到靈源寺公路的請示報告和情況說明》,其中稱,“2007年6月5日,交通部門打報告給縣政府建議修路。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羅永山批示:同意安排。”
????對話
????當事局長:
????“事情牽涉家族恩怨”
????記者:交通局當初修這條公路到底是什么目的呢?
????杜春光:靈丘是個貧困縣,近年來制定了一系列旅游開發規劃,靈源寺的保護和開發是其中一個內容。其實不止一個寺,規劃里一共有6座寺廟,一共有6條公路,都完全是按照縣委、縣政府“旅游景點開發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的要求而修建的。
????記者:您家的祖墳確實是在其中一條公路上嗎?
????杜春光:該路是先經過寺廟,再到我家的祖墳的。我家的祖墳剛好距離寺廟比較近,約50米遠,可能引起了大家的誤會。
????唉,這個事情確實讓我感到挺……有一些情況我不便說出來。因為牽涉到我家和當地村民的一些家族恩怨。我爺爺當年是村的黨支部書記,又是護林員,拿過全省勞模,因為阻止偷樹的行為引起部分人一直懷恨在心,所以這次,就是那幾個人一直在揪著這個事情不放。
????其實大家想想,我怎么也是一個局長,怎么會犯給自家修“上墳路”這么低級的錯誤?
????記者:大家質疑,那個寺廟規模這么小,有進行旅游開發的必要嗎?
????杜春光:一個寺廟不能因為它規模小就否定旅游開發的價值,這個寺廟有上百年歷史了,這么多年來一直香火不斷。我們對它是有個整體保護開發的措施的,但是要先修好路,不然人家來都來不了,別的怎么做。但事情要一步步來,我們交通局先管好修路,后面的就是文物和旅游部門的事了,可能現在暫時還看不到效果,但是將來大家就知道了。
????作為貧困縣,靈丘的資源不多,我們的旅游開發規劃包括古色、綠色和紅色三個部分,其中古色就是指寺廟的修復開發,紅色是因為這里曾經是革命圣地,綠色就是生態保護。本來是個好事情,結果因為我個人的問題而多了一個這樣的插曲,我也很無奈。記者 邱瑞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