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紅島村民在修建韓家民俗村挖水池時,發現了一口百年前的古鹽井,當地制鹽文化重見天日,紅島制鹽文化也成為城陽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者昨天獲悉,目前,該項傳統技藝已申報市級非遺。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城陽紅島韓家民俗村鹽宗夙沙氏故居遺址,這口古鹽井就坐落在水池邊?!耙郧?,這里是一片灘涂,到處雜草叢生。”韓家民俗村工作人員說,2004年,居民在這里挖水池時,在草叢里發現一口井,后來,經專家認證,這口井是早年用來煮鹽的古井,距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紅島,原名陰島,是膠州灣第一大島。先民自古以來以捕魚、曬鹽為生,海鹽制作技藝是當地居民的民間手工藝,古鹽井的出現,見證了當地制鹽業的發展過程。”工作人員說,后來,當地將古井修復后保護起來,還在旁邊設立煮鹽用的器具,如今,這里已成為韓家民俗村的一處景點。 ????據《山東鹽業史》記載,公元26世紀(炎帝時代)山東膠東地區夙沙氏煮海為鹽,人類就有了海鹽的生產。5000年來,海鹽生產經歷了取海煮鹽、刮堿取鹽、掘井煮鹽、鹽田曬鹽幾個過程。漢代,人們在掘井取水澆田時,發現井水放在鍋里煮比海水取鹽多許多倍,開始掘井取鹵水煮鹽,一直延續了兩千余年。 (王濤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