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產的大灣煤礦封井口的磚被吸走了 省上專家趕到 “天坑”成因正在調查之中 昨日,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專家趕到硐底鎮對“天坑”進行實地查勘,一位姓楊的專家表示,通過現場的查勘,他們正在就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目前“天坑”的成因正在調查之中。 宜賓市國土局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地質工程師王擁軍表示,硐底鎮屬于喀斯特地貌,這種獨特的地質結構使得其地質的巖溶非常 對于村民們相傳的“天坑”成因和煤礦有關一說,曾在煤礦當過礦長的村民張小紅說,“天坑”所在的山名叫“雷打頂”,以前有個大灣煤礦在這里挖過礦,但已經停產,其井口與“天坑”的直線距離約80米。 停產煤礦封井口的磚莫名移位 張小紅說,因為已經停產,大灣煤礦的礦井井口已經用磚全部封堵,“天坑”出現后,封井口的磚奇怪地被吸進了煤道,而且井口被大風刮得非常干凈,像專人專門打掃過一樣。 “我估計那是‘天坑’的坑底與過去的煤道已經連通,才產生了巨大的氣流吸走了封井口的磚。”張小紅說,據目測,停產時“大灣煤礦”井口的位置與“天坑”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 據村民們介紹,大灣煤礦由村里控股,一些村民也入了股,年產量約2萬噸,約1993年開采,2003年左右停產。對于煤礦的采煤道走向是否與“天坑”位置相連,石埡村村主任范小勇表示,以前是有過煤礦,其他的不愿多談。 不遠處一煤礦發生涌水事故 昨日,一些村民說,4月25日,與“大彎頭”隔山相鄰,車程約15分鐘的大礦———紅衛煤礦發生涌水,他們認為,這跟“天坑”的產生也有關系。對此,川煤芙蓉集團紅衛煤業公司行政辦主任邊亞軍表示,紅衛煤業公司采煤巷道確實發生了涌水。 “4月24日下午,我們就發現礦里有少量滲水出現,25日上午10點過,突然從地下涌出大量夾雜泥沙的渾水,很快將巷道淹沒了50多米,人員緊急撤離,但還有一些機器沒搶救出來。”邊亞軍說,水位目前已淹至68米,礦上已停產,正在抽地下水,每小時能抽1000立方米。 紅衛煤業:若與我們有關愿擔責 對于礦井采煤道的走向是否接著硐底鎮的“大彎頭”的“天坑”,邊亞軍說,這要生產技術的負責人才能解釋清楚,但負責人昨日下午已經被通知到市里開會。 “如果省里的專家組調查結果確定‘天坑’與煤礦有關,紅衛煤業肯定會承擔相應的責任。”邊亞軍說。據了解,紅衛煤礦是國有企業,年產量為3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