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一天天臨近,年終獎正成為當紅話題。有人一口氣領走數十萬元,有人幾乎一分未得,還有人哭笑不得領回了6條內褲……據調查隨著經濟的回暖,廈門多數企業的年終獎也出現“企穩回升”,有公司甚至以公司股權作為年終獎。
????從6條內褲到公司原始股股權 ????今年廈門各家公司的年終獎天差地別 ????沒那么多:不少人年終獎“被增長” ????“老板玩的不是創意, ????這位來自廈門某服裝企業的職員網上爆料稱,老板早早就把年終獎發了,就是公司生產的6條內褲。 ????記者注意到,由于去年全球經濟回暖,讓前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沒拿到年終獎的網友們格外期待,于是網站、論壇,幾乎所有發帖平臺上都能見到各式各樣的年終獎討論帖。 ????吳先生是一家品牌地產代理機構的銷售經理,曾在去年樓市火爆時,一人單月銷量突破7000萬元。最近,他已經接到多個好友的借款電話,“大家都給我粗粗算一下,沒有十萬元以上,也可以達到好幾萬元。” ????“我的年終獎‘被增長’了。”吳先生苦笑著說。其實,他頂多可以領到1萬元,而且主要還是每月扣留20%的績效積累下來的。 ????廈門某國有銀行的信貸業務員王先生也有同感,王先生告訴記者,雖然去年銀行信貸量大幅提升,但對于像他這樣的業務員來說,除了每月多些業務獎金外,年底基本也只是 “意思一下”,并非幾萬元幾十萬元地發。“可能有些投行、券商,會發個幾十萬元,我一外地做投行的朋友,就發了近50萬元。” ????像這樣年終獎被“被增長”的不在少數。廈門某知名飲料品牌企業自稱業績喜人,但其一員工透露,今年年終獎要比去年少一大截。“金融危機肆虐時公司不敢擴張,反而有錢;經濟回暖后公司四處擴張,現金流反而緊張了。” ????相差百倍:年終獎成激勵員工法寶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以往平均分配的 “大鍋飯”模式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拋棄,“拉開差距”的年終獎發放方式越來越受青睞。 ????“我的公司有上千員工,如平均分配的話,哪怕多掏個三五十萬元出來大多數員工還是不會有多大感覺。”自稱有點害怕年底到來的老板許先生告訴記者: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激勵優秀員工,只能拉開差距。比如業績出色的相關負責人,一下子可以領到七八萬元,但業績一般的可能就是一萬多元,表現一般的員工可能就只有幾百元。 ????許先生告訴記者,相差幾倍,甚至近百倍,只要衡量的標準是公平、透明的,對員工反而是一種激勵,使他們來年更有憧憬。 ????廈門某品牌制造業,去年在金融危機中逆勢增長,據該公司相關知情人透露,今年年終獎預計增幅兩三成。但記者了解到,在這一薪酬管理規范的公司,隨著年終獎的提升,其實員工間的差距反而在拉大。 ????這位知情者透露,在確定年終獎普遍漲幅的背景下,根據年終績效考核,不同員工系數不同,高的是150%,低的只有10%,僅此就差14倍,“員工領到手的年終獎,差距也因此拉大。” ????金融保險業的年終獎一直讓外界“眼紅”。盡管沒有外界所預估的,有的員工可領數百萬元年終獎,有的只有幾百元,但廈門某保險機構的一位中層干部向記者描述:“不同績效,可能相差上百倍。” ????他以自己為例,完成指標后,大約可領15萬元年終獎;若沒完成,約能領10萬元,“就像有人一口氣可以簽下上千萬元的保單一樣,有的才幾千元,多數老板就想看到這樣的差距被拉大,一部分員工先富起來。” ?????股權當紅包 員工升級變公司股東 ????有趣的是,記者調查發現,有公司改發“原始股”作為年終獎。 ????“我將不再是員工,而變成股東了。”廈門某檢測機構的中層干部林先生不無調侃地告訴記者:公司最近投資了一個檢測中心,占用了不少資金流。在這樣的背景下,老板一琢磨,決定將該檢測機構進行價值評估,然后讓骨干員工根據年終獎的數額來持股。 ????比如,林先生原本可領3萬元的年終獎,該檢測機構評估值為100萬元,林先生今年可領到該檢測中心3%的股份。在林先生看來,老板這一招不止 “一箭雙雕”,“首先節約現金流,避免員工領完年終獎跳槽,來年還可以讓員工更加拼命地工作。” ????像林先生這樣領到“原始股”作為年終獎的,并非個例。廈門某貿易公司的呂先生告訴記者,為了防止員工節后一去不返,公司幾個股東日前決定,拿出10%的股份獎勵10個優秀骨干。每人持股1%,前提是5年內不能離開公司,但在這5年內可享受公司分紅。 ????對于這一做法,某國有上市公司的一負責人評價道,某種程度上這有利于穩住人才隊伍,但估計只有中小公司才會這么做,“要不,今年讓出10%股份,明年還要不要讓出10%?”(記者 易福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