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之難 賽事尚無合作伙伴 保齡,這一依然在全球熱度不減的運動,在中國會等到什么樣的未來? “2008年奧運會之后,體育口號變了,我們正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體育強國也表現在全民健身上,非奧運項目的成績也得好。”崔偉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她認為這一國家意識上的改變,是保齡球運動再次起飛的思想保障。 而在保齡球館經營業主中,呼喚改革的聲音強烈。一位原來是保齡球運動員的球館經營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國保齡球協會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協會應該是這個項目的CEO,要通過與市場接軌來實現項目的發展”,“要學學籃球與NBA接軌,與國際聯盟接軌,讓廣告進來,抓住企業在項目中的位置。” “一個項目全國上下,直接管理者連我在內只有3個人。而我們要面對的是國際組織、國際國內比賽、運動員集訓、協會建設等,有的時候真的是分身乏術。”身為保齡球協會秘書長的崔偉紅對于目前保齡球運動的管理現狀也表示無奈。 對于招商的想法,王佳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其實小球中心也很想招商引資。并且中國保齡球協會在1998年至2007年與‘維達’紙業有過長達近10年的合作。” 在此期間,全國級別的保齡球賽在15個城市進行45個分站賽。在中央電視臺共轉播82場,156小時。而且在所有的體育賽事轉播中,保齡球也屬于背景廣告上鏡率較高的項目,商業價值非常大。維達紙業(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佩蘭在2006年第五屆“維達”全國保齡球冠軍賽的新聞發布上就曾表示:“在全國范圍內,只要提到保齡球,幾乎就會和維達聯系在一起。這是真正的雙贏。” 但在市場重新被喚醒之前,保齡球招商必定困難重重。因為保齡球運動目前的低迷狀態,全國性質的大型賽事轉播已經沒有,曾經的親密伙伴維達紙業,也已成為NBA籃球的市場合作伙伴。 重振市場 轉身“時尚”與“品質”? 保齡球如何重新贏得民眾的青睞? 保齡球項目主管王佳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認為“國外保齡球館有三大功能:一是競技功能,為高水平運動員提供訓練;二是娛樂功能,為大眾提供休閑場所;三是商業功能,是企業活動和商業洽談的場所。” 而在記者對英國最大的保齡球連鎖俱樂部“十瓶”(TENPIN)的采訪中了解到,他們球館的成功經營理念,除了單純的運動外還提供“酒吧、美食和聚會”的功能。人們甚至可以在球館里辦婚禮、辦生日聚會、慶祝喬遷之喜等等,大大豐富了保齡球館的經營模式。 對于重塑保齡球館形象,由國家保齡球隊科研教練兼主力隊員張鵬在哈爾濱創辦的火烽世紀保齡球俱樂部也在力圖嘗試。正在昆明海埂基地訓練的張鵬告訴記者:“注重管理和球道質量是火烽的特點。” 張鵬多年的教練和職業運動員生涯使他熟悉保齡球技術層面的操作,所以目前他球館內的球道都是采用“從國外引進技術后又進行了國產化的革新,以期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而從球館的整體裝修風格,他也大膽的啟用了黑色這一時尚的顏色來吸引更多的保齡球愛好者。 從標榜“貴族”轉為追求“品質”的保齡球,能否重新引燃人們的熱情?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靳英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保齡球場館的經營者要根據保齡球本身特點進行市場細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市場機制的作用。要知道,現階段能與保齡球競爭的不僅有體育項目,還有多元化的娛樂市場。”《中國經濟周刊》實習記者 張璐晶/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