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環衛局城肥清運管理二處處招聘5名淘糞工,當日就引來152人報名競爭。據了解,不少求職者都表示不愿當淘糞工,但聽說淘糞工是事業單位編制身份時,不少求職者表示愿意考慮這一職位。(《工人日報》6月8日) ????5個掏糞工崗位,招聘首日便引來152位報名者,如此熱度,還真有些公務員招考的架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職業之間本無貴賤高下之分,然而,現實的情形卻是,本該相互之間平 ????不難看出,掏糞工之所以成為炙手可熱、角逐激烈的崗位,與其說是人們對“掏糞工”這一工種不存偏見,倒不如說是掏糞工背后的“事業編制”在閃爍著誘人的金光。眾多求職者未必真是掏糞的好手,不過是衷情于“事業編制”的身份罷了。我們不妨設想,假如這5名掏糞工是非事業編制,哪怕只是換成企業編制,其熱度也必將有天壤之別,兩字之差,就足以產生“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的巨大轉折。個中道理再簡單不過,事業編制不僅意味著穩定,更意味著可觀的收入與福利,甚至有著“準公務員”的美稱。雖然比不了公務員,但和企業相比,總體上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 ????一個掏糞工職位,30個人來爭搶,非但不能說明人們的職業觀擺脫了固有的成見,倒是暴露出了更為嚴重的擇業成見與癖好,這暴露出一種畸形的人力資源分配形態。出現這一情形,怨不得公眾的求職心態,要解決問題,須從職業公平角度入手,只有消弭職業與行業之間的差距與不公,才能真正實現人才資源的最優配置。到那時,也許“爭當事業編制掏糞工”的事就不會出現了。(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