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的將來,這里將變成濱海風景線。 徐常青 攝

李滄西部“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規劃構想
????市委、市政府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以來,李滄區按照閻啟俊書記提出的“李滄要在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中先行一步”的要求,在擁灣16平方公里范圍內將李村河、樓山河建成兩大河汊公園和膠州灣畔的水上景觀,全面打造青島游客集散中心、膠州灣東岸核心商務區和親海旅游區
????圍堰吹填,白泥造陸——打造濱海主題公園
????記者從李滄區了解到,“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實施,將使李滄的膠州灣畔煥然一新。
????同樣是海岸線,站在李滄區膠州灣畔與站在市南區黃海之濱,那景象與心情真是天壤之別。李滄有大小工廠160家,主要涉及化工、建材、機械、橡膠、紡織等領域。“上世紀八十年代,滄口浴場還可以游泳,但近十年來,誰還敢在這一帶海邊游泳呢?”日前,記者在李滄區采訪時,聽到當地居民這樣說。記者在堿廠周邊的海域看到,水下是白泥,水面上浮起一層白色的浮污。
????圍繞把李滄西部打造成膠州灣東岸核心商務區的目標,李滄區確立了區域開發的“2+3”模式。“2”即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規劃建設李村河、樓山河兩大河汊景觀帶,為李滄西部的改造騰飛筑造“綠色屏障”。“3”即三大功能區,以青島火車新客站為引爆點,建設青島游客集散中心;打造膠州灣東岸核心商務區內核;借助海岸線優勢,建設親海旅游區。
????據李滄區建管局局長助理劉方克介紹,膠州灣李滄段治污工程分三個層面進行:一是筑壩截污,用筑壩的方式把污染“堵”在膠州灣外,遏制膠州灣生態惡化的趨勢,增強其自身的生態修復功能;二是強化現在工業污染源的全面排放管理,有步驟地對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廠企業實施搬遷,根治鉻渣、白泥、鋼渣等固廢污染。抓緊時間擴建李村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和樓山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加快建設市政道路和截污管道,保證污水能夠全部達標排放;三是重構膠州灣經濟走廊。大力加強現代服務業建設,處理好經濟性、生態性和公益性的關系,將膠州灣打造成改善生態環境、繁榮海洋經濟、造福子孫的和諧港灣。
????劉方克說,目前膠州灣治污工程李滄段的治理重點是白泥。白泥是制堿過程中的副產品,青島堿業年產純堿60萬噸,就會產生18萬噸的白泥,盡管白泥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無重金屬、放射性等有毒物質,但窒息了近海岸生物(藻類、貝類、魚類)的生存空間,并在海域內產生了視覺污染。“先建造圍堰,然后把排入海中的白泥回填到圍堰內進行自然沉淀,再在沉淀層上填土,種植樹木,建造公園等。”劉方克說,項目的一期工程將投資3227萬元,建造一個長1000米、寬300米的圍堰,用于沉淀白泥造陸,預計工期為9個月。
????整個膠州灣治污工程(李滄段)南起李村河,北至樓山河,西到膠州灣高速公路,將筑壩造陸23.4萬平方米,可吹填白泥污染物76萬立方米,是市委、市政府明確要率先啟動的重點組團之一。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將極大地改善膠州灣的岸線面貌和水質狀況,預計整個工程將在5年內完工,總投資將達到三到五個億。
????在膠州灣西側,依托魯能填海地,結合堿廠白泥治理項目,原來被污染的海岸線將被打造成一個總用地約2.68平方公里的濱海主題公園,包括濱海高爾夫球場、游艇俱樂部、濱海文化主題公園三部分。
????年內開工——太原路新客站日發送8萬人次
????位于李滄區太原路的鐵路新客站將帶動李滄成為新的集散中心,成為本市的交通主樞紐。
????記者了解到,新車站站房面積約4萬平方米,建成后到2015年日發送旅客將達8萬人次,比目前的老火車站日發送旅客翻一番,將成為“一百年不落后”的大型現代化火車站。新客站將與規劃中的青榮城際輕軌、海灣大橋和地鐵交匯,預計到2010年左右,位于李滄區太原路鐵路新客站將成為本市的交通主樞紐。市交通委副主任趙迎春說:“根據規劃,年內做好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鐵路青島新客站。”
????新客站日發送旅客將達8萬人次,加之海灣大橋東橋、地鐵二號線等重大工程的竣工,還將有更大規模的人流每天在李滄區集散。“這意味著,李滄區現有的住宿、餐飲、娛樂、購物將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李滄區一位私營酒店的老板說,“李滄區應該乘這個機會,全面提升商業檔次,未來的李滄應該是全市的消費中心、娛樂中心。”
????據了解,李滄區已經將南起太原路、北至金水路,西接青黃高速公路、東連重慶路,面積約8.19平方公里的區域,規劃定位為游客集散中心。為適應交通樞紐發展的需求,結合工業的搬遷,這一區域將建設成為具有特色、服務青島、面向全國區域輻射中心,集交通運輸、商務商貿、總部經濟、餐飲酒店、旅游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青島游客集散中心。
????河道變臉——兩河汊將成水上景觀公園
????僅有海濱的生態景觀是不夠的。不整治樓山河、李村河兩個入海口的污染,不可能保證膠州灣的碧波蕩漾。
????記者了解到,李滄區對兩河沿岸規劃建設起兩條綠化景觀帶——樓山河全長10公里、流域面積26平方公里,李村河全長17公里,流域面積52平方公里,均將是綠色長廊。兩河治理涉及工業搬遷、綜合治理、綠化帶拓延等內容。
????據劉方克介紹,兩河治理包括清淤、截污、景觀、綠化四部分。清淤將使用大型機械和挖泥船,從陸地和水面進行清理;截污將重新鋪設截污主干管道。目前的截污管直徑只有一米,改造后的截污管直徑將達到1.2-1.5米。景觀和綠化將在河道兩岸種植生態林木,在與居民區相交處建休閑娛樂游園。整個工程將在2012年完成。
????重新定位——李滄從工業轉向現代服務業
????工業搬遷、治污成功、綠色覆蓋之后,李滄區將不再是人們印象中的“工業區”。膠州灣畔將出現一個全新意義上的新李滄區。
????“這里將成為膠州灣東岸‘擁灣發展’的核心節點,市級商務辦公區、游客集散中心、集生態園林、現代服務、濱海居住于一體的現代化濱海新區。”李滄區區委書記王作安說。
????除了游客集散中心外,隨著滄口機場的搬遷、現有交通干道的拓寬,南起金水路、北至汾陽路、西接膠州灣高速公路、東連永平路將建起膠州灣東岸中央商務區,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南至煙墩山、北至樓山河、西至膠州灣高速公路、東至重慶路建起占地面積3.42平方公里的旅游綜合服務區。
????至此,隨著“環灣保護 擁灣發展”戰略標志性工程——白泥治理工程的開工,李滄區一個全新的發展戰略全面鋪開。
????本報記者 張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