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論文換個標題發表兩次
韓國《國民日報》日前報道說,金秉準1999年擔任韓國國民大學教授時,和其他兩名教授組成一個課題小組,研究韓國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經營問題,從1999年至2002年共獲得2.7億韓元(約合21.7萬
美元)的政府研究經費。
金秉準領導的課題小組最后向教育部提交報告說,3名教授在韓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總共發表了46篇論文,其中包括金秉準撰寫的8篇論文。
然而《國民日報》通過調查發現,金秉準2001年1月在漢陽大學刊物上刊登的論文《關于地方政府公開招聘的回顧:意義和基本原則》,和同年12月在國民大學刊物上發表的《關于地方政府公開招聘的研究》實際上是同一篇論文,只是換了題目而已。但是課題小組在最終提交的總結報告中卻統計成金秉準的兩篇論文,顯然夸大了金秉準本人和研究小組的成果。
認錯道歉不愿辭職
面對各方質疑,金秉準27日在首爾政府中央辦公大樓舉行新聞發布會,就此事公開道歉。
金秉準說,在撰寫總結報告時,自己的助手出現了失誤,他并不知道虛報業績的事情。盡管如此,他本人沒有確認報告內容,也存在過錯,所以向公眾誠懇道歉。
他同時解釋說,在提交報告之前韓國政府已經批準了研究經費,所以他們沒有必要通過故意造假來騙取學術經費。
金秉準同時強調,自己不會因此主動辭職。“希望大家不要看過去,要面向未來。雖然非常慚愧,但是懇請大家給予幫助。”金秉準說,“如果在工作中出現錯誤,歡迎給予批評,但是希望大家能給我一些時間。”
與此同時,金秉準還否認了關于剽竊學生研究成果的指責。韓國媒體報道說,金秉準在198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使用了學生收集的研究數據。金秉準說,這名學生當年開展研究工作時,他為這名學生設計了研究框架,并且達成協議,雙方可以共享研究數據,所以不存在剽竊研究成果的問題。他要求韓國公共管理協會對此事展開調查,還他清白。但反對方說,這名學生已經死亡,所以金秉準敢這樣說。(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馮俊揚)
相關報道:
副總理遭逼宮
論文舞弊丑聞曝光后,韓國反對黨紛紛要求金秉準辭職,并指責總統盧武鉉用人不當。
反對黨民主勞動黨發言人指出,金秉準的道德問題是“致命的”,既然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應該“立即做出正確的判斷”,主動辭職。
韓國《中央日報》昨日發表社論說,在黃禹錫造假事件曝光后,韓國的教育部門目前正面臨包括大學改革和建立學術誠信在內的一系列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門負責人尤其要注重自己的道德問題。如果他對自己的道德問題輕描淡寫,如何理直氣壯要求別人重視道德問題?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