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神七航天員正在進行針對出艙的訓練。”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昨天應邀為青年學生作中文科普報告時表示。

7月19日,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作完報
告后,為與會者簽名。當日,楊利偉在北京舉行的世界空間科學大會上作科普報告,受到與會者的歡迎。
新華社記者陳建力攝
19日下午2時37分,楊利偉應第36屆世界空間科學大會主辦方邀請,身著便衣出現在北京友誼賓館,為200多名北京青年學生作了1個多小時的中文科普報告。
楊利偉還透露,雖然目前中國還沒有開展女航天員選拔和培養的工作,但是現在一些預研工作也在做,很多女大學生志愿者參與了預研工作。
披露訓練細節
8年里沒人摁響報警器
航天員的訓練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進行離心機訓練時,航天員一手握操作設備,一手握報警器,但8年的時間里沒有一個人摁響。
楊利偉說:“太空生活給人體帶來的兩個最主要的影響,就是超重和失重。在地面怎樣來進行超重訓練呢?那就是通過離心機,通過圓周運動造成離心力,給人體加載、過載,這項訓練對于航天員來講是負荷非常大的訓練。在進行這項訓練時,航天員每人一手握著操作設備,一手握著報警器。我們規定只要航天員有不適應的時候,隨時可以摁響。”
零下52℃省下一天口糧
楊利偉還透露,我國曾經有兩個航天員,到俄羅斯嘉里連中心進行培訓,在北極零下52℃的情況下進行生存訓練。三天三夜的訓練中他們帶了很有限的口糧,就是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中,他們還節約下了一天的口糧。“他們只為了把它帶回來,供我國科技人員進行研究。”楊利偉說。
航天員已經訓練8年多
楊利偉說:“目前我國的航天員還都是從空軍殲擊機飛行員中產生的,我國航天員隊伍是1998年1月份組建的,到現在已經有8年多的時間了,也就是說,我們的航天員到目前已經在北京的航天城訓練了8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