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新世紀首次科技大會吹響了青島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向全國一流創新型城市進軍的號角。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必由之徑,是建設特色突出、功能完善、運轉協調、充滿活力的塔型城市創新體系。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這一宏偉目標,“十一五”期間,我市科技工作將以構
筑健全、完善的塔型城市創新體系為中心任務,合力突破“塔尖”,全力塑造“塔身”,努力夯實“塔基”,推動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建設全國一流創新型城市奠定深厚基礎,提供有力支撐。
培育塔型城市創新體系,是增強城市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只有通過建設“塔尖”、“塔身”、“塔基”有機融合的集成化系統,協調社會各個創新單元之間的關系,整合資源搭建起經濟技術創新、社會管理創新、城市文化創新的平臺,才能實現科技成果最優化、效益最大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最強化。
合力突破“塔尖”。身處“塔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各類重點實驗室,是自主創新的源頭,也是城市創新能力最高、最集中的體現。今后一個時期,我市將立足自身特色優勢,加快培育一批重點高校科研機構,使之盡快進入“國家隊”行列;爭取國家規劃確定的重點課題,引進一批能夠承擔國家重點項目的大院大所。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努力推進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等已引進項目的建設發展,搭建海洋科研國家科技創新平臺。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識創新骨干作用,繼續實施重點實驗室建設工程,完善市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布局,爭取建成6-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0家左右部(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面向重點領域、重點方向的60家市級重點實驗室。
全力塑造“塔身”。今后一個時期,我市將重點支持信息家電、電子通訊等優勢產業領域的骨干企業,建設3-5家具備國際水準的企業研發中心,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橡膠化工、生物制品、飲品飲料、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領域的優勢企業,建設15-20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形成行業創新中心;支持各類科技型企業建設300家左右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企業自身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此外,今年我市將開始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經營管理創新、理念和文化創新,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
努力夯實“塔基”。“塔基”是“塔尖”和“塔身”的載體,是體現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受體。我市將開展創新支持和保障計劃,鼓勵社會性、群眾性小發明、小革新、小創造,提高全社會參與創新的能力。注重發揮中小企業在自主創新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塔尖”、“塔身”與“塔基”三位一體,實現良性互動。我市還將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和條件平臺建設,加快建立公共檢測、技術交易、信息咨詢、投融資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項目孵化等六大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和服務全社會的技術創新活動。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王安民告訴記者,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條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品牌為目標的創新發展之路,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塔型城市創新體系框架初具,科技自主創新環境進一步得到了改善。(本報記者
張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