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德,原名喬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市布法羅市。1927年考入北卡羅來納大學讀醫學預科;1929年考入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醫科;1931
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1933年到中國,先后在上海廣慈醫院和來斯特醫院工作,后參加了路易·艾黎等人在上海組織的馬克思主義讀書會。1936年,經宋慶齡介紹,與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一起,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最高指揮部的臨時駐地━━陜北保安訪問。訪問結束后,他便自愿留下來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1937年隨中國共產黨遷至陜北延安。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后,馬海德擔任八路軍總衛生部的顧問,隨軍到山西五臺山八路軍總部工作。年底返回延安,開始籌建八路軍軍醫院,并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到延安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工作,1946年以中共代表團醫療顧問身份,參加在北京成立的由共產黨、國民黨和美國三方代表團組成的軍事調處執行部工作。
   抗日戰爭勝利后,馬海德并沒有離開中國,而是繼續支持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新中國成立后,馬海德提出加入中國國籍的申請。這種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了他的請求,馬海德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協助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性病和控制麻風病領域,并取得重大成果。
   1980年至1988年,馬海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常委。1988年9月,衛生部授予馬海德“新中國衛生事業的先驅”榮譽稱號。身患癌癥的他強忍著病痛,堅持工作,終因體力不支病倒。1988年10月3日與世長辭,終年78歲。
   馬海德的一生,閃爍著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燦爛光輝。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