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2:00,新聞晚報教育熱線63527488第一天網癮專題熱線的電話準時響起。短短一個半小時里,華東師大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葉斌教授接了十來個電話,咨詢者無一例外是心急如焚的家長。
葉斌不僅對迷戀網絡的孩子提出指導意見,同時也對家長們的行為和想法給出提醒。
媽媽心病:兒為上網茶飯
不思
“他什么都聽不進,我跟他說什么,他總說:‘知道了!’天天上網到午夜12點,攔都攔不住!”打電話來的是一個焦急的母親樂女士,她兒子是預備班學生,成績在班里中等偏上,可自從迷上網絡免費游戲后,吃飯心不在焉,做作業草草了事,一空下來就進入到“坦克精靈”的網絡對戰中去。“我跟他說過許多次了,可他總用‘學校里要查資料’來敷衍我,我實在沒辦法了,周末就讓他住到奶奶家,沒有電腦,看他怎么上網!”可是,在周一到周五學校讀書的日子里,兒子的“網癮”就成了母親的一塊心病。
上網一小時就扣“網癮”帽子
在打來的電話中,有些孩子每天只上一小時網,家長卻給他們戴上了“網癮”的帽子。
“我兒子12歲,五年級,每天都上網1至2小時,他說是‘學校上網查資料’,我很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葉老師,你有什么辦法避免他上網成癮嗎?”一名母親在電話里不無憂慮地問。
“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績出類拔萃,強項更強,弱項不弱。可是現在的他令我失望。”另一位母親說,“他今年四年級,每天玩電腦到晚上9點,雖然時間不長,可我希望他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為了不讓寶貝兒子陷入“網癮”這個無底的旋渦,這位母親在開學之后即為他的兒子報了奧數班和外語班,可孩子的反應令這位母親迷惘。媽媽說:“他對我說‘媽媽,求求你,我已經煩死了,不要再逼我上補習班了!’我都是為了他將來好呀!”
功利家長把孩子逼向網絡
“有些家長太功利了,”接完最后一個電話,葉教授對記者說。“他們總喜歡直接把上網與孩子的學習掛鉤起來,怕影響學習,成績下降。”他指出,現在有些家長最需要做的不是去禁止孩子上網,而是重新擺正自己的觀念。在刻意提高孩子成績的同時,一些家長忽略了孩子也是一個正常人,他需要讀書的同時,也需要快樂和休息。”
“在只有學習的日子里,孩子花一二個小時在網上有什么錯?”葉教授反問。“如今有些家長把孩子的成績當作是自己的‘面子’,孩子成績好,面子上就增光。家長要仔細想清楚,你是想讓孩子開心,還是想護住自己的‘面子’?”
葉教授對動輒說孩子是“網癮”的現狀并不贊成。“其實將孩子迷戀網絡游戲定義為‘網癮’就十分值得爭議,‘癮’這個詞就帶有貶義。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們把近日在華東師大舉辦的冬令營活動命名為“行為自控冬令營”,而不用‘網癮’這個詞。而且,在國際上,雖然某些機構給上網過度定了標準,但現在全世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相關鏈接]
目前申城治療“網癮”現狀
據葉教授說,目前滬上治療“網癮”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醫療模式,即用藥物治療,主要是某些醫院使用的,這種療法主要是針對上網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人群。另一種則是社會心理模式,主要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室使用,從社會環境和心理原因來分析人們迷戀網絡的原因。葉教授特別指出:“‘癮’它的本義指的是‘失控’,從臨床心理學上來說,它不是病。”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