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三論學習貫徹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也是青島發展的突出優勢和鮮明特色。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在部署下步工作時圍繞“聚焦聚力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級,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海洋發展寄予厚望,明確要求山東“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要求青島“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此次在山東視察,總書記再次對海洋發展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我們“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自然稟賦優越,海洋科創資源富集,海洋產業基礎良好,海港樞紐地位突出。可以說,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青島有基礎、有條件,必須在全省“走在前、挑大梁”。我們要立足青島資源稟賦,進一步做強優勢、做亮特色、深挖潛力,努力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打頭陣、當先鋒”。
要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級。科技創新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作為海洋科創高地,青島海洋科研實力全國領先,匯聚了嶗山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一批涉海科研機構和高端研發平臺。我們要堅定不移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以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建好用好海洋科研重大創新平臺,推動嶗山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重大平臺高質量發展,以高能級科創平臺引領高水平創新。持續深化海洋領域產學研合作,加快構建領軍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類要素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切實把海洋科研優勢轉化為海洋產業優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集聚各類海洋人才,著力打造全球海洋人才高地,努力為海洋科技創新提供更多人才支撐。
要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產業開發潛力大、聚合資源強、輻射范圍廣,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島海洋產業家底“殷實”,海洋漁業、船舶海工、海洋生物醫藥、濱海旅游等處于全國較強水平,2023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5181.3億元,同比增長6.5%,占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33%。我們要優化海洋產業布局,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努力在發展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列。具體來說,就是要瞄準海洋產業發展趨勢,改造提升海洋漁業、港口航運、海洋文旅、海洋化工等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海洋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深海開發、海洋物聯網等新興產業,打造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加強高質量招商引資,精準招引海洋大項目、好項目,加快涉海領域重大項目建設,以高質量項目支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港興通天下,因港而生、憑港而興是現代海洋城市的發展規律。青島港口條件良好,青島港鏈接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去年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航線密度位居中國北方港口首位。對于青島而言,港口是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的核心戰略資源,我們要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為目標,進一步強化港口樞紐功能,推動港口智慧綠色轉型,不斷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持續優化臨港產業布局,努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大力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加快航運、貿易、金融等高端要素資源集聚,做大做強航運交易、金融保險、大宗商品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
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新征程上,我們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拓展海洋產業“新賽道”,激發海洋創新“新活力”,培育海洋發展“新模式”,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打頭陣、當先鋒”,青島藍色“底色”定會愈發鮮明!(青島日報評論員)

青島日報2024年7月3日1版
 
         
       
       
       
       
      